政策打壓隔三岔五,樓市卻韌性十足,一副“打不死的小強”模樣。
不過,今年以來,雖然商品房市場掉頭向下,但近期卻走出收復失地的趨勢線,統計局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,1-8月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已收窄至0.6%,7月以來連續兩個月收窄。
接下來到年底的100多天時間,樓市走勢會出現什么樣的趨勢?在這100天的時間,購房人買不買、買哪里、怎么買,90度地產將由面到點,從樓市大勢到熱點城市進行一一分析

1
政策:打壓史無前例,但樓市韌性十足!
自打“小陽春”以后,短中長期都要看政策臉色的樓市,充斥著“過街老鼠、人人喊打”的氣氛。以往樓市調控按月計,如今按天算!2019年1-8月,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高達367次,又雙叒叕創歷史新高了。而且,控融資掐住了地產的七寸,且首次祭出了“量價雙控”的殺手锏。以往接濟開發商的信托、委貸、海外債,已被叫停了。按揭和開發貸一齊管控額度,錢就這么多,給了開發商,就不能給購房者,這直接導致了首套房按揭利率連漲了3個月。
最顯著的變化,當屬房貸“換錨”(盯住LPR),此舉被認為是房貸漲價。深圳率先掛鉤LPR報價,9月招行深圳地區首套房利率為5.15%,二套房利率為5.45%,分別較原利率上浮提高0.005%和0.06%。北京樓市明顯下滑,但房貸漲價更明顯,最新獲得的消息,北京首套房貸款利率不低于相應期限LPR+55個基點,二套房貸款利率不低于相應期限LPR+105個基點。筆者所在的廣州,就打聽情況看還未定,但廣州鏈家的朋友說,首套利率較之前會高一些。
不過在今年市場大環境(政策、資金、預期)很不友好的情況下,商品房銷售面積還能探到歷史記錄,這確實是個奇跡。
要知道,過去3年(2016-2018年)商品房銷售已經連創歷史最高記錄,在這一基礎上,今年1-8月商品房銷售還能再次摸高,實屬不易。單月看,7、8月份銷售面積分別增長1.2%和4.7%,8月創今年單月新高。
2
一二線:轉涼,是暫時的
不過,近期一二線樓市著實萎靡。
9月11日,克而瑞照例公布長期跟蹤的26個熱點樓市(幾乎全是一二線城市)數據。除少數城市,比如廈門、合肥(去年市場太差)、無錫(庫存太低)表現尚好外,26個熱點城市8月成交環比7月幾乎全線下挫。
下滑幅度較大的幾乎腰斬。比如濟南,8月份商品住宅成交環比下跌45%,同比下跌60%;南京8月成交環比下跌47%;作為二季度網紅的蘇州,連續三次重磅打壓下,8月成交環比下滑31%;中部新星長沙,8月住宅銷售同環比分別下跌41%和50%;作為三線的網紅代表,徐州8月成交同環比分別下跌49%、48%;7月還咄咄逼人的西安,也開始下跌了。8月份,29個重點城市環比下跌的有17個,平均跌幅24%;同比下跌的有18個,平均跌幅為20%。
但實際上,幾乎沒有人認為一二線會一直跌下去。大家都知道,打造都市圈、“搶人大戰”的利好下,這些城市的基本面沒有問題。市場下行,這是政策高壓、融資緊縮的結果。未來,“房住不炒”的頂層設計是一定要落地的,這些鎂光燈下被矚目的優等生,房價必然不能大漲,但也不能不漲。不然的話,打造都市圈、吸引人口,塑造區域增長極等,投下的巨資從哪來呢?
更關鍵的是,房價真不漲了,購房人的數量會下N個臺階。所以,從此前蘇州、武漢內部會議暴露的信息看,這些城市未來的房價漲幅,要控制在5%-10%。有了這個上漲的念想,開發商拿地也好,居民買房也好,還會保持在一定的活躍度。
所以,“金九銀十”罕見地提前打響了,開發商慘烈地爭奪寶貴的份額。7月份,恒大率先全面促銷,拉開“搶收”序幕,最低近6折的優惠創紀錄了(往年是7.4折);一家總部位于深圳的房企表示,當下公司更加奉行“見好就收”的高周轉策略,不過于追求利潤。
近期,筆者拿到一份房企“金九銀十”營銷表,“高周轉、去庫存、保回款”是主題詞,多數房企啟動人海戰術的“轉介”分銷,點數給到2%-3%(商辦、車位給到5%左右)。

3
棚改:重新度量棚改退潮
這就奇怪了!棚改退潮、人口外流、開發商撤退,早在年初,各界就開始唱衰三四線了。現在,一二線樓市在紅火完上半年以后,頹勢盡顯,為何全國市場還如此韌性呢?
首先,三四線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差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,分區域看,西部地區市場表現最好,1-8月銷售增長3.8%,遠比東部(下降3.6%)、中部(增長0.5%)要好,西部單月銷售增速高達11.2%。西部一二線城市很少,這意味著,西部三四五線樓市,表現得要頑強的多。
這很是大跌眼鏡。看來,低能級市場,其生命力和運行態勢,遠不是坐在辦公室可揣摩的。直線推演,棚改退潮不啻于“斷奶”,但實際情況呢?
2019年,棚改計劃開工套數285萬套,但實際施工量在400-500萬套,很大一部分是2018年(甚至更早)的開工量。由于專項貸款(PSL)從授信到批復,再到撥付的時滯,大量項目還在等米下鍋。
而且,拆遷戶拿到貨幣補償后,有報告稱馬上購房的只有21%。現在,房價上漲預期弱了,拆遷戶持幣待購的多了。2016-2017年,棚改貨幣化當年購房比例分別為:吉林(75%和81%)、遼寧(NA和75%)、寧夏(31%和23%)、湖南(55%、和NA)、湖北(67%和NA)等,5個棚改大省貨幣化安置落地購房平均比例為58%,42%的并未當年購房。
當然,少數棚改戶寄居親戚家,大部分人還是會購房,這就是潛在需求。所以,棚改的利好還會平滑至未來幾年。這只是三四線樓市韌性的一個縮影。2014年7月確立“去庫存”主題以來,三四線樓市整體回升了5年。
現在,大多數三四線樓市,基本上都處在低庫存的狀態下,樓市量價的韌性都會比較強,對棚改的依賴下降了。從中指院口徑的百城價格指數看,三線城市自2016年3月以來實現連續40個月的上漲,并且2019年1-6月仍保持在6-7%左右同比漲幅,這與統計局70城數據類似。可見,三四線樓市并不是寄生在棚改上的。
4
三四線:城鎮化,空間很大
三四線樓市的微觀活力遠不止于此。
借助移動終端、“互聯網+”的工具傳播,城鎮化的紅利、城市的美好生活,誰都看得到,沒有誰比三四五六線居民更想分享這一巨大紅利了。
根據華創證券的統計,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河南四省的平均城鎮化率分別為57.8%、57.1%、55.8%,52.2%,都要比全國59.6%的城鎮化率低。上述四省縣城平均城鎮化率分別為43.6%、43.7%、45.8%、40.2%,比全國城鎮化率要低10-20個百分點。這四個省,人多地少,省會城市比較強,還算是城鎮化率較高的,擴展到全國,還有大把低于50%的四五線城市。
這意味著什么?那就是基于城市生活向往,基層結婚新三大件(房子、車子、智能手機)的訴求,農村進城買房、回鄉置業、進城打工將經久不息。近期,華創證券團隊調研了河南省,漯河市的剛需項目(90平米左右),周邊鄉鎮客戶占比達50%;周口市商水縣項目,春節前外出務工客戶占35%,春節后升至70%;商丘市虞城縣項目,春節前外出務工客戶占15%,春節后提升至50%。那些距省會較遠(不被虹吸)的三四線城市,來自縣鄉鎮的需求之旺,這是久居大城市的你我,所無法體會的。

5
都市圈:三四線是佼佼者
當然,不能忽視都市圈內的三四線,這已是各界認為的樓市生力軍。
2019年,不管是都市圈打造,還是軌道交通延伸,抑或開發商退守,造成拿地成本高等,都意味著這些區域未來潛力還很大。比如,1-8月份,珠三角的中山、珠海、肇慶,長三角南通、宜興和湖州等,成交面積同比增幅都超過30%。
未來,國家致力于打造幾個大的都市圈,近期都在鼓勵這些區域增加供地,卻從不擔心供應過剩。因為,人口、資金、產業都在向這些區域集聚,他們大概占據全國樓市的半壁江山。從地產的角度看,中心城市沒有地,調控嚴格,外圍有地,政策友好。顯然,這不就是在鼓勵大家到外圍買房嗎?所以,他們仍是三四線的佼佼者。
而且,三四線在“一城一策”上的靈活度,遠高于一二線。近期,珠海全境放開了限購,中山領先一步已松綁,嘉興公積金“認房不認貸”,湖南臨澧縣啟動購房補貼。
大家要注意的是,若市場明顯下滑,二線城市也可以基于“一城一策”來松綁,比如像長沙公寓可入戶、貴陽降低二手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等,都是應對近期樓市明顯回調的政策主動調整,這兩個城市在“冰山指數”的榜單中,被列入到一路陰跌的序列中。畢竟,調控是很重要,但“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”,這才是調控的最終目標。熱了要降溫,冷了要托底。
6
總結:市場縱深分化,城市周期錯位,樓市韌性依舊
這就是為何,筆者覺得“金九銀十”有看點。
8月銷售有韌性,也與房企史無前例的促銷相關。事實上,區域也好、城市也好,縱深分化和周期獨立的特征越來越明顯。以珠三角為例,上半年中山、珠海、肇慶樓市成交同比高增,而該區域的東莞、惠州累計成交同比下滑(長三角也一樣)。
這與城市區位因素、規劃政策(比如深中通道)、前期供地(供地彈性差別大)、人才政策、“一城一策”(如珠海松綁限購)等都有關,導致市場縱深分化、城市周期獨立和錯位。
總之,從政策、市場、城市基本面等來看,未來樓市依舊韌性十足。對大家買房來說,也要深入到具體城市,分析城鎮化前景、房價收入比、產業規劃等等城市基本面。